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

悠遊卡的發展-從交通卡到生活卡 (資訊講座九)

很高興有這機會聽取 悠遊卡公司 林從遠協理的演講,針對悠遊卡的發展-從交通卡到生活卡為主題所做的內容.這一次的主題和我们生活息息相關,同時也正在我們身邊不斷的發生,不僅是過去式.未來式同時也是現在進行式,特別是悠遊卡從交通卡轉變到生活卡時,對我們的生活應用更是密切結合,尤其是生活在大台北的通勤族.上班族.學生.藉由悠遊卡公司 林從遠協理的演講,讓我们更清楚悠遊卡公司的現況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願景,讓我們收獲良多.

台北捷運.市公車.火車.停車場.便利商店,幾乎是每日生活所需,早期各銀行推出的小額消費卡,大都推展不順利,不是手續費太高,就是使用點不多,便利性不佳使用者意願不高,未能達到經濟規模,以致於紛紛在市場上消失,反倒是由半官方成立的悠遊卡公司,隨著台北捷運的路線陸續通車使用人口遽增,使用悠遊卡的人口也越來越多,加上相關條例的通過,使用悠卡進入了小額消費的生活卡市場,相關內容如下:
1.      2009年電子票証發行管理條例的通過.
2.      20101月悠遊卡取得第一張多用途電子票券發行執照.
3.      20104月悠遊卡小額消費全省啟動.
悠遊卡也正式從交通卡轉型到兼具生活卡功能的多用途卡,加上銀行信用卡的合作,推出悠遊聯名卡,至此悠遊卡的交易量.交易額.發卡量快速攀升,達到居國內小額消費市場龍頭的寶座.

    雖然悠遊卡從台北捷運的開始起家,由初期區域性質的交通卡用途,藉由生活卡的小額消費,加上業務推廣,搭配目前全國的40個通路12000個據點,含蓋食..,,..等多方面,變成全國性的交通生活小額消費悠遊卡,不僅如此目前還搭配企業推出整合型員工卡, 搭配各級學校推出整合型學生卡,還有整合型借書證..等多應用整合,除此之外悠遊卡除傳統式卡片造型外,也積極推廣非卡式不同載體的使用方式,如手表式.手機式.飾品式..等許多不同款式的產品為優悠遊卡公司開創更多的獲利商機.

    針對悠遊卡的擴展作了整理說明如下:
1.      2002 台北捷運,公車(台北),停車場(台北),路邊停車計時器(台北).
2.      2005 計程車 (台北).
3.      2007 基隆市公車,宜蘭市公車
4.      2008 藍色公路,船舶,台鐵(基隆到中壢).
5.      2009 國道,公路客運,台中市公車,公共自行車..
6.      2010 小額消費

悠遊卡目前大部份採無記名的儲值卡方式,單筆交易有最高1000元上限,而每日最高上限也限定於3000 ,因一般所儲存金額不大,若採記名式,當卡片遺失補發及補額儲存款時,必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金錢,但隨著目前悠遊卡的使用範圍變多,相關消費者的權益更顯重要,同時擁有龐大的使用人口,所收集到的客戶重要資料,對未來的資料分析行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,所以未來也會引導使用者轉成記名卡的方式.
    有了客戶資料(.,年齡,區域性,消費習慣),透由有效的Data mining,做有利後續相關的行銷等活動,擴大應用範圍,提高更多的利用價值.

未來悠遊卡公司計劃推展紅利積點方案,透由各加銀行,商店,兌換方式,點數轉換..等整合目前各家紅利積點模式,轉由統一儲值點數於固定的悠遊卡,再藉由不同銀行,百貨公司,便利商店..等不同的紅利積點,統一轉換儲值在單一悠遊卡上,利用其方便累積,兌換點數的方式,讓使用者更清楚點數的價值以及更優惠的點數使用方式,達到多贏的局面(使用者,商家,銀行,悠遊卡公司..).
總之,如何能提高其便利性,增加消費者的附加價值,將會是未來更成功的主要關鍵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