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高興有這機會聽取 意藍科技楊博士的演講,針對雲端媒體與情報監測服務為主題所做的內容.
在這之前對雲端這議題就頗感興趣,列為近幾年最夯的話題一點也不為過,不僅各大軟體龍頭, ISP,ASP,電信業者..等,以及各國政府都紛紛投入資金人力及資源為這大未來做努力,應該說是現在進行式.
有別以往的想法,一般會認為雲端服務經常是僅針對原本企業內部的服務,因成本,環境,以及眾多的現實考量,不得以將之延伸至外部,由ISP,ASP..等服務供應商來提供而有SAAS (Soft as a service)的概念.而其所提供的內容往往都圍繞在業者自行提供或購買.
在楊博士所提意藍科技的Opview 服務,確是將搜尋引擎功能加以提升應用,將自有開發龍捲風引擎擴大其功能,利用網路廣大而開放的資料做收集整理乃至於轉換成更有用的資料,包含文字.圖像.報表..等更視覺化且易懂的方式來呈現.
這擴大了以往知識管理的範疇,由對內的知識管理,延伸至外部的知識整理,在這特別說明,為甚麼我認為是知識的整理而非知識的管理,因為內容的所有權非自有,且相信許多不希望外界知道的內容,不會大啦喇的放在網站不設防.
以下提出對此所做優缺點看法:
優點:
1. 提供更多元且人性化的搜尋機制,縮短找尋資料時間
2. 提供整理後的資訊,讓網路資訊更實用化(包含 商業應用)
3. 針對資料做整理,而非自己創建新資料(提供更廣範的外部參考資料)
4. 提供主動式的網路資料收集,針對不同需求而有不同效果
5. 報表式圖形化的呈現,提供決策團隊有效的監控分析.
缺點:
1. 所有資料均來自網路,資料的正確性及專業性有待商確
2. 提供的是Internet的開放窗口,雖有密碼控管,但仍有駭客風險
疑慮:
1. 若不法之徒利用此搜尋利器從事不法行為,如整理犯罪手法,制毒,槍,炸藥
…等.將提高犯罪率.擴大交流手法
2. 當越多人採用時,駭客藉此發放假資料,
3. 將來更多網站會提供觀看但禁止收集內容的方式,避免成為別人收取內容賺取利益的工具.
建議:
1. 目前以企業服務為主,可提供個人服務(造福人群)
2. 與政府及學校相關等單位合作,提供正確而專業性的資料,縮短學習時間,增加競爭力
3. 提供行動化服務(智慧型手機用戶數大增)
4. 國際化,提供多國語言 (畢竟網路無國界)
整體而言,雲端服務已是大的浪潮,在這浪潮中,是成為犧牲者,觀看者,參與者,還是如楊博士般擁有先見般的創新者,能在此一黃金時期,擁有一片天.
另外,本來的預期會談有關KM的議題,受限時間所以也未能請教楊博士,在一般企業內知識管理的議題一直受重視,但成效往往有限,內部員工為自保飯碗,常常留一手,造成資訊不完整.如何有效的知識管理也成為重要課題.
現今無論是個人,家庭,企業,政府..等許多個人或團體,隨著電子化的腳步,太多的資料已放入電腦,如文件,圖片,影像..等相關資料,當要取用時卻找不到,有如擁有千萬家財苦無提款卡和密碼,不得其門而入,若是能有一有效的管理界面將所有資料有效收集管理及編排,將是一大福音.
內部的知識管理,外部知識整理以及許許多多雲端服務已是網路化的另一波浪潮,如何在快速多變的環境中爭取商機,身為資訊相關科系的我們,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更早接觸相關知識,如何掌握先機有效的發揮所長,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站穩腳步.發光發亮.
創新服務,洞察先機,掌握相關技術,將是致勝的重要關鍵.我很喜歡一句話,<<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>>, 科技是用來幫助人而不是來限制人的,若是能以人性需求為出發點,提供需求,創造新需求.不僅能提供更多的商機,同時也能達到多嬴的局面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